近年来,谷城县人民法院把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挺在前面,做深、做实、做细诉源治理工作,同步推进民商事、刑事和行政三方面矛盾纠纷调处力度,持续降低诉讼案件数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为谷城“五县”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司法保障。
谷城法院在诉源治理方面的相关工作成效引起《人民视点》《襄阳日报》《平安襄阳》等媒体的关注。
民商事:突出源头解纷
法院派驻资深员额法官进驻县人民调解中心,与县司法局联合聘请从事民商事审判多年的退休法官担任人民调解员,对一些事实清楚、争议不大、适合调解的案件,引导当事人诉前调解。
目前,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向县人民调解中心推送的案件有2285件,调处成功1386件,万人成讼率较2021年减少了约21.4件/万人。通过诉前调解,大量矛盾纠纷得以化解,民商事诉讼案件数量同比减少1070件,下降率为28.29%。
基层法庭主动融入当地平安建设和社会综合治理大格局,先后在五山、茨河、赵湾等乡镇(开发区)设立巡回审判点,在老君山村、湖北新金洋资源股份公司等地设立法官工作室,极大地方便调解和诉讼,缩短纠纷处理周期、提升调解质效,全县基层法庭民商事诉讼案件调撤率达42.52%。
积极广泛开展普法宣传教育活动,增强群众懂法、用法、护法意识,从根本上减少纠纷的发生。法官现身说法,剖析典型案例,传授常见纠纷化解“妙招”,防范家事矛盾频发;法治副校长走上讲台,讲解未成年人如何加强自我保护、防范校园欺凌相关知识;“村湾夜话”课堂设在农户门口,以案释法,最大限度避免邻里纠纷发生……仅2022年,法院就发布涉及侵权、赡养、婚姻等方面的典型案例59件,累计开展巡回审判、法治讲堂等活动80余次,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正能量,维护公序良俗。
刑事:注重提前预防
结合县内刑事案件类别、特点,法院采取类案研判提前介入缓解矛盾、综合分析撰写司法审查报告、公检法强化沟通协作提出司法建议、巡回审判强化普法效果等方式,有效降低辖区刑事诉讼案件数量。去年,全县刑事案件收案302件,同比下降35.47%。
针对因醉酒驾驶电动自行车涉嫌危险驾驶类案件频繁的情况,法院多次邀请检察机关、公安机关一起召开专题会议,讨论案件在办理过程中的疑难点,统一认识,确定标准,提升司法公信力,避免引发社会矛盾,从而做到提前预防,减少犯罪行为。
同时,法院对近几年审理的所有刑事案件进行了综合分析,认真梳理高发案件类型特点、犯罪主体年龄及文化程度等,撰写了《谷城县人民法院2019-2021年刑事案件司法审查报告》,让各地各部门有的放矢,做好预警,精准施策。
刑事审判庭在开庭审理非法捕捞、非法狩猎等与民生息息相关的案件时,更加注重以案说法,让群众引以为戒,做到心中有法。
行政:促成实质化解
法院与人社、公安等行政机关常态化开展座谈会,对有苗头性、易引发群体事件的案件提前研判,积极引导疏通,把矛盾纠纷化解在行政诉讼前、审判前。
持久开展“送法进机关”活动,结合行政诉讼典型案例对行政执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剖析,解答相关法律疑问。
2022年9月,法院对一起行政环境公益诉讼案进行判后回访,联合环保部门,督促案涉养殖场圆满解决污染隐患问题,还群众碧水蓝天。
对于行政争议,充分发挥诉前协商作用,引导、鼓励和支持当事人积极选择行政和解等非诉讼方式解决。2022年,法院以协调撤诉方式审结行政诉讼23件,占全年行政诉讼案件的58%。
同时,要求行政单位负责人既要出庭又要出声,就案件事实认定、法律适用以及实质化解争议措施充分发表意见。去年,全县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共计25件,出庭应诉率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