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城法院再次被授予“省级文明单位”称号

2012-09-03 14:40
来源: 谷城法院
作者: 叶非非 翟佳    浏览: 1831

   今年8月,在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谷城法院再次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级文明单位。

 近年来,谷城法院以审判工作为依托,着力加强法院文化建设和文明创建工作,通过实干、苦干,使该院审判工作、队伍形象、司法公信力得到了全面提升,各项工作实现了新的跨越。先后被省高院荣记集体二等功,评为省“先进法院”;被襄阳市委、市政府授予“人民满意政法单位”称号;在襄阳中院对各基层法院综合业绩考核中,该院连续四年获得第二名的好成绩;今年七月一日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全国法院系统党建工作先进集体”光荣称号。

着力加强审判业务建设。谷城法院紧紧围绕县委中心工作,为县域经济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法制环境,连年被县委评为“先进单位”、“经济环境建设先进单位”、“平安单位”。强化调解工作,用调解实现公正。通过诉调对接、搭建“五个调解平台”等方式,加大调解力度,促进社会和谐,谷城法院近年来民商事案件调解率均达70%以上,刑事附带民事案件调解率达90%,行政诉讼案件协调率达80%以上,实现了调解结案大幅上升的预期目标;突出解决信访问题,改善法院工作环境。谷城法院立足于“消化老信访,杜绝新信访”的工作定位,特别是把消化老信访作为信访工作的重中之重。2009年以来,共消化10年以上的老信访10余件,省委政法委交办的重点案件全部得以化解;突出执行难点,维护司法权威。在执行上大力强调“少讲执行难,多想怎么办”,在思想上树立迎难而上的执行斗志,确保把执行案件落实到位,该院执行工作形成旧存案件逐个消化,新收案件迅速结案的良性循环局面。

着力加强精神文化建设。一是用“公平公正”的用人环境激励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在选拔任用干部方面,谷城法院注意运用激励措施,坚持公平、公正的用人导向,选拔有德、有能的中层干部,2006年和2009年该院两次开展“中层干部竞争上岗活动”,共选拔德才兼备、群众公认的优秀年轻干部30多名,免职20余名,改变了“论资排辈”的用人机制,极大的调动了广大干警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落实干警政治待遇方面,院党组多次给中院和谷城县委汇报有关情况,争取关心和支持,2008年5月,谷城县委一次性为该院落实职级待遇22人(其中正科级6人,副科级16人),这是谷城法院一次性解决干部职级待遇人数最多的一次,目前全院在职干部落实职级待遇的比例达到了31%;在干部教育培训方面,院党组做到在时间上支持,在经费上保障,在生活上关怀,现在谷城法院干警本科以上学历达89%,硕士研究生7人,12人通过了国家统一司法考试。二是用健康的环境培养干部高尚的情操。在精神文化建设方面,该院注重用高雅的办公环境塑造人,在办公区走廊和楼梯间、电梯间制作了专栏,分为“法治精神”、“中外著名法学家”、“人民法院楷模”、“法律格言”、“廉政文化”等专题,体现了庄严肃穆、整洁高雅的职业特征,引导和警醒干警学习楷模,廉洁司法。用端庄的仪表仪容约束人,信访接待中心张贴了文明用语标准,规范干警言行举止,出台了《着装管理制度》,要求工作人员从服饰穿戴、待人接物等小事做起,养成符合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的行为习惯。用健康的文化氛围激励人,建立了活动室、乒乓球室、羽毛球场等设施,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文艺晚会、演讲竞赛、歌咏比赛、乒乓球、羽毛球、篮球、拔河比赛等等,这些活动的开展,既激发了干警的斗志,也增进了他们团结拼搏的团队精神。

着力加强物质文化建设。一是抓好窗口建设。经过近三年的艰苦奋斗,面积10400平方米、功能齐全的大楼建成投入使用,彻底改变了审判办公环境落后的面貌。此外该院还投资12万元,建成了400平米的立案信访接待中心,极大地方便了群众诉讼和信访。二是抓好基层建设。2008年以来,先后对4个法庭进行了推倒新建,对2个法庭进行了装修改建;1个法庭正在筹建。近年来,全院共更新车辆27台,增配电脑60余台,空调30多台,安装了门禁系统、红外线监控系统等,基础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是提高法官待遇,2004年以来,该院党组每年都依政策增发干警4个月以上的奖励工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