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书银是一名老法院人,先后在茨河法庭、机关执行二庭、民二庭、民四庭奋战三十余年。2017年从谷城法院退休,2022年3月底被谷城县大调解中心聘请为调解员。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为“老庭长”。
这天,天降细雨,空气微凉,黄书银如同往常一样提前吃过早餐去上班。刚到办公室门口,只见一群人围在办公走廊,吵吵闹闹的。他赶紧打开隔壁调解室,招呼大家进去落座,同时让工作人员给所有前来的百姓逐一倒上热茶。
与群众详聊之后了解到,原来他们6人都是因为付某某拒不支付劳务费而引发的劳务合同纠纷。6人先后多次私下找到付某某索要劳务费,均被其以各种理由推诿拖延。再后来,付某某就开始对他们避而不见了,今天好不容易找到付某某。一说到这,6人情绪明显激动,言辞逐渐激烈起来,纷纷指责付某某。面对众人的指责,付某某面露难色。黄书银见此,“没事,大家也都不要过于激动,今天既然来找到我老黄了。我也不会放手不管,但是要想要回你们的劳务费,也需要跟小付好好沟通才行。这样吧,天儿也有点凉,你们就先在这喝点热茶暖和暖和,我找小付单独了解点情况。”
说完这话,黄书银把付某某叫到对面调解室关上了门。“看样子你确实是拖欠了他们几个人的劳务费吧?但是我看你好像有难处,不妨跟我说道说道,这样也方便我接下来为你们想办法解决”黄书银开门见山地说道。“唉,也不瞒您说,我是拖欠了他们的劳务费,可是我也是有苦衷的...”付某某打开了心扉,向黄书银吐露心声。
经过与付某某的一番沟通,黄书银了解到,付某某是个小“包工头”,之前经“转包”,承建了一个小型项目,而今天来找他的也都是经人介绍干活的朋友。项目完工后,由于发包人迟迟不支付施工费,他已经拿出自己的积蓄用以支付大家的劳务费,可他有限的积蓄无法按时足额支付下余费用。他也与发包人多次联系,疫情影响,生意不景气,对方也没有足够的钱能够一次性付清所有施工费。付某某出于无奈才一直躲着不敢见他们。
付某某尚欠毕某某、陈某某等6人合计90868元,就其现状而言确实无法一次性付清6人的劳务费。黄书银建议他采取分期给付的方式,每三个月给每个人都结一部分款项,直至2023年3月30日之前全部结清。这个提议让付某某一直紧锁的眉头舒展开了,他连连赞同。
考虑到6人情况差异,明理程度不同,如果直接告知分期给付,若有一人不接受必然产生连锁效应。于是,黄书银决定逐一找他们进行协调、沟通。
与6人逐一沟通极度耗时耗力,这位“老庭长”来不及喝口水......多番谈话、多次辗转在几个调解室只为促成他们达成一致合意,最终,6人依次在调解协议上签字确认。
为了让大家安心,他又找到谷城法院派驻大调解中心的法官代明荃对6份调解协议当场进行司法确认。
看到他们拿着司法确认裁定书满意地离开,黄书银这才端起水杯喝下一口早已凉透的茶水。
身为一名老干部,黄书银跟所有人一样,每天都按时上班,有条不紊地调处每一件矛盾,耐心细致地化解每一起纠纷。自黄书银担任调解员以来,累计诉前调处矛盾纠纷近70件,将案件化解在诉前,极大地减少了当事人诉累,较好地实现了诉源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