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强则国强,青年强则法院强。近年来,一批青年干警入职谷城法院。为了全面识才、育才,加速锻造一支德才兼备的青年干部队伍。谷城法院党组以“青蓝携手,薪火相传”导师帮带为主要方式,从实际办案过程中发掘各种客观存在、长期困扰、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探讨,充分发挥我院老法官理论基础扎实,办案经验丰富和青年干部思维活跃、敢于创新、开拓进取的互补优势,采取以老带新,新老共研的方式,定期举办“青蓝研讨会”,既解决实际难题,又以实践化、实战化的方式切实提升青年干部理论水平和办案本领。
研讨会采用导师每周一轮值出题,青年干警围绕出题深入学习,周四“夜校”开展研讨的方式进行。11月3日,谷城法院举办第一期“青蓝研讨会”,由党组书记、院长何仁兵作为本周轮值导师,担当“出题人”,组织“青蓝研讨会”第一期“教研组”,党组成员、副院长叶非非,立案庭庭长周赟和民二庭庭长刘斌参加“教研组”。会前,“教研组”召开讨论会议,根据导师出题方向,通过翻阅案件卷宗、查阅各项审判数据,与法官展开座谈,搜集了一批办案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并从中归纳出共性,最终将研讨课题指向了“民事诉状”这一看似简单,但办案过程中却有很多亟待梳理和纠正的问题因素。
“青蓝研讨会”中没有上级与下级,只有导师与青年干警,不设发言顺序和问答主体,“人人都能问,人人都能答”,力求形成“头脑风暴”,集思广益,坚持问题导向,以高效的研讨、实战化的思维方式解决问题,进而实现“薪火相传,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初衷。何院长率先就民事诉状的格式规范问题提出见解,包括诉状中的案由确定问题,以及所涉及到的法律适用、法律事实问题,进而引出诉权与审判权的互动关系问题。而后,法官助理们针对民事诉状在不同类型案件中所显露的实际问题发表意见,有的从原告和被告两个对立面提出见解,有的从公司中出资人和法人的混淆中提出疑问,有的从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的不一致中提出困惑等等,法官助理们着眼实际问题,联系工作实际,纷纷向四位“导师”求教,四位“导师”也毫不吝啬,倾囊相授,以多年办案经验为基础,讲授自己对问题的独到见解,并总在回答完毕后抛出更深层次,更具实践意义的问题,引导法官助理们想得更深、悟得更透。在“一来一回”中,会议室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大家打成一片,各抒己见,关于民事诉状相关问题的答案也越发清晰地呈现在法官助理们的脑海中。
研讨过后,叶非非对青年干部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她强调,“青蓝研讨会”是一个引子,青年干部要借此契机,时刻保持谦虚向上的态度,勤于请教领导和同事,问的多了,疑惑才会少,本领才能涨;同时,青年干部要有“寒气日夕烈,水泽成坚冰”的坚定意志,勇于挑战困难,敢于担当,在不断的磨炼中锤炼本领,提升能力。
在会议的最后,何仁兵对第一期“青蓝研讨会”作出总结,他从我院青年人才队伍建设出发,结合二十大精神,强调“青蓝研讨会”是我院青年干部培养工作中十分重要的一环,并指出,我院青年干部要以多层次的动力、多维度的兴趣、多方面的积累,将自我学习作为终身任务,将踏实做人作为人生信标,将勤奋做事作为工作宗旨,以“青蓝研讨会”为起点,将谷城法院“做人做事”的优良传统延伸到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