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法律剧《底线》热播,剧中的男主角方远是一名基层法院立案庭庭长,发生在他身上的故事让同样从事立案诉服工作多年的我,倍感亲切。很多同事热议剧情时甚至调侃,看剧时仿佛是在通过监控镜头看自己工作中的日常。
反映法官的影视剧历来都不好拍,因为法官的职业要求使得生活空间相对狭小,工作上更是逻辑架构、法律推定的内心戏居多,不容易发展出引人入胜的情节,所以鲜有让人印象深刻的作品。《底线》选择法院立案庭这个与当事人联系最频繁最紧密的窗口单位作为观察法院工作的视角,让法官形象更接地气,也展现了司法改革中基层法院一站式诉讼服务和多元解纷机制建设的成就。剧情将近年来法院审理的众多颇具影响力的案例穿插其中,让观众既感觉到故事主线清晰,又能通过对真实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增加代入感。特别是剧中诸多细节引发法院人的强烈共鸣,像方远在上级法院领导面前直抒胸臆,提意见反映法院线上审判软件不好用,又或是吐槽夏季制服“法网灰灰”,调侃法院人的发际线,还有立案庭和民庭之间的“相爱相杀”,甚至说出“周六保证不休息,周日休息不保证”这样让人心酸的金句,大家直呼方婶就是我们法院人的“嘴替”,这些看似是槽点,实则满满都是细节。
而我感受最深的却是,作为中年法官,我们往往会像剧中方远一样陷入现实中的迷茫和困境:想到和做到之间巨大鸿沟带来的中年危机、职级晋升、排期开庭、审限乃至当事人的投诉信访带来的焦虑,无休无止、无穷无尽的案件带来的无力感,还有生活中的琐碎甚至一地鸡毛。方远又把那个终极问题带给我们:人生到底有什么意义。
人生难题,各有各的解法。方远的院领导告诉他:既然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无法完美,那么法官必须存在。这世上只要还有不公,就总得有个人来断个是非判个公道,这才是法官真正的意义。人生也是如此,也许根本就没有什么终极意义,寻找意义的过程本身,或许就是人生的意义。而我从方远身上感受到那种“让无力者有力,让悲观者前行”的温暖和力量,这种温暖和力量就是对工作的热情,赋予了我们法官承担责任的勇气,也给了我们化解琐碎生活的解药。
唯有初心不负,坚守“底线”,方能行稳致远。这就是我心目中的方远。